回乡创业办企业 带领群众奔富路 ——记松北区松北镇集乐村党员许宝来
一、背景
许宝来,1981年12月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他闯荡过大城市,当过兵,做过服务员。许宝来是一个懂得学习、善于思考、有进取心、思想解放,头脑灵活的农村小伙,在他身上有一股子拼劲和韧劲,多年来的学习、工作经历使得他对农村这个大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市场经济意识在他的头脑中不断深化,也让他发现了商机。他决定回乡创业,办企业,带领大家一起致富。现在他是集乐村远近闻名的创业带头人,是引领村民致富的农村党员,是乡亲们眼中的大能人。

二、做法
(一)从零做起,创办企业,靠着勤劳富起来。2007年,在父母的不解和反对下,许宝来在松北区松北镇集乐村创立了塑钢门窗加工厂。然而,初期由于原材料选择问题、技术不熟练,做出来的很多塑钢门窗达不到顾客的要求,产量还很低,没赚到什么钱,还倒贴了不少钱。那段日子,各种负面的语言铺天盖地而来,父母更加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在城市里工作安家,偏要到村里创建什么加工厂。面对这种情况,许宝来抱着“人生难有几回搏”的思想,通过亲自找进货渠道、亲自跑市场、主动学习、聘请有经验的工人,从最初只有2、3个工人、租用村民不到80平方米的住房当做厂房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如今厂房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已达到百万元以上,年收入可达八十万元。“梅花香自苦寒来”,许宝来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他的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但他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今日的成就。

(二)传授经验,推广技术,带着村民干起来。“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许宝来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他也深深地感激家乡这片曾经养育过他的沃土,为他打造了坚持不懈的性格。许宝来富了,没有忘记还有许多失地农民正在寻找就业机会,他抽出时间开展学习交流、科技培训和面对面式技能传授、生产示范技术培训等活动,又有十几个人相继开办了具有规模的塑钢加工厂,解决了一些下岗失地人员的就业问题。他带头致富不忘乡亲的精神,无偿的技术指导,帮助村民解决销售渠道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充分展现了一名新时代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应对危机,谋划出路,凭着信念挺过来。“创业容易,守业难”。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塑钢门窗市场极度疲软,流动资金紧缺,内部管理薄弱,销售客户不固定,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许宝来从内部管理着手,制定严格规范的治厂措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用人机制,围绕市场不断地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通过薄利经营、限产等方式,做到工人不减员、不放假,使企业与工人一起度过难关。他积极响应区委“二次创业创新”的号召,又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引进了一套比较先进的设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了工人的组装速度,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明显得到提高。现在许宝来又把发展方向扩展到塑钢门窗的附属产业,成立了永来胶业公司,继续凭着信念把企业做大做强。
三、效果
现在,许宝来靠自己的双手和眼光创业致富,也为其他的创业青年开创了一条致富道路,是村内青年创业的典型,是青年学习的榜样。几年来,他直接帮助过的群众就有几十余人。他用实际行动在基层群众中树立起了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转变了固有的观念,10余人相继创办工厂致富,如:哈尔滨市鸿得铝塑门窗有限公司、哈尔滨市召利铝塑门窗有限公司、哈尔滨市松北区北方塑钢门窗厂等企业年收入均达到70万元左右,有效的在村里形成了比学习,比致富的良好氛围。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用最真挚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他坚信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用脚踏实地的实际工作诠释着积极向上的青年本色。同时,他更感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他提供广阔的空间,他将把这片感激之情化作今后人生发展的动力,并尽最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为家乡农民工再就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启示
许宝来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实现了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梦想。用引领群众致富的行动,践行了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只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一是要增强群众创业致富的思想意识。围绕上级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找准优势、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等优势,帮助农民选准项目,抓好创业项目孵化,推动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
二是要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民最讲求实效,身边的创业致富典型对他们也最有影响力和说服力。为此,应着力加强农村创业致富示范点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同时,大力宣传农村党员中创业致富典型,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扩大他们的影响,在群众中形成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创业致富热潮。
三是要发挥好党组织扶持引导作用“农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发展经济需要各级组织的支持、引导,因此要通过寻求党组织帮扶,进一步了解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内容,并围绕在党组织周围,共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基层党组织也要善于抓住特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因地制宜求发展,搞适度规模经营,开发拳头产品,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形成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
|